2025
十一月

14

8

【弥撒读经释义】|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丙年)

1231231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世界穷人日)(丙年)


读经一 恭读玛拉基亚先知书  3:19-20a

这段经文是预言性的语言,充满末世象征,适合在礼仪中带出对审判日救恩希望的深层默想。


19节

「万军的上主说:‘看哪,那日子来到了,好像冒火焰的炉子,所有骄傲的人和作恶的人都要成为麦秸;那一天来到,必要将他们烧尽,根子和枝条都不给他们留下。’」

【背景】

这节经文出自旧约最后一位先知玛拉基亚(约公元前5世纪),其使命是在圣殿重建之后、宗教信仰日益冷漠的背景中召唤以色列人悔改。他谴责了当时祭司的不忠、人民的不义、婚姻的不圣洁、以及对上主的不敬畏。

此节预告那日子的到来,即所谓的上主的日子Dies Domini),这是先知传统中对天主审判临现的象征性说法。

【解释】

那日子来到了,好像冒火焰的炉子
比喻性的语言,象征审判日的可怕与彻底,犹如炼金炉的烈火。此火不是单纯的毁灭,而是净化与审断(参阅:格前3:13)。

所有骄傲的人和作恶的人都要成为麦秸
骄傲在圣经中常象征拒绝天主、倚赖己力(参阅箴16:18),而作恶的人是泛指违背盟约、蔑视诫命的人。将他们比作麦秸,意味着轻浮、无根、注定被焚毁

烧尽,根子和枝条都不给他们留下
表达一种彻底性的审判。在圣经象征中,是生命的象征。烧尽一切,意指他们将从天主的生命中被切除,象征与恩宠的彻底分离,这也影射地狱的状态(永远与天主隔绝)。

【灵修】

此节提醒我们:天主的慈悲不能被滥用。祂确是仁慈的父,但也是公义的审判者。我们应常存圣意,以敬畏之心生活,而不是存侥幸心理放任罪恶。

它也是对我们内心的不正、傲慢、怠惰的一次警醒:骄傲的根若不除净,最终将被烧尽。


20a节

「正义的太阳将要为你们这些敬畏我名字的人升起,以它箭羽似的光芒普施救恩。」

【历史与神学背景】

正义的太阳是圣经中少见的美丽象征,象征光明、公义、医治与生命,常被圣传解读为默西亚的象征,即即将来临的基督。

敬畏上主的名是旧约中形容义人的典型说法,指那些内心敬畏天主、顺从祂旨意、忠于祂盟约的人。

【经文解释】

正义的太阳Heb. שֶׁמֶשׁ צְדָקָה):
这里预示着耶稣基督的来临,祂是真光,照耀黑暗(若1:9),祂以自己的生命实现了天主的公义,又以慈悲温暖人心。弥撒中称基督为义日的曙光

为你们……升起
意指这恩典之光只为敬畏者显现,是一种有条件的普遍救恩。天主确实愿意万人得救,但人必须以信德与敬畏来回应。

箭羽似的光芒
可能是指太阳温暖的光线,如箭般穿透黑暗,也象征治愈与解放的能力(参阅玛窦9:22)。传统上,此句也启发了天主教在祝福圣体时称耶稣为救主之

普施救恩
指在复临时带来的不仅是审判,也有最终的救恩与医治。这也预示天主对义人信实的报偿。

【灵修】

这节带来极大的盼望:对那些敬畏主名的人而言,末日不是恐惧的终结,而是光明的开端。基督就是那义日的曙光,祂的来临为我们带来永恒的医治与新生

此节邀请我们每日更新对基督的信靠,把自己的伤口、恐惧、软弱曝晒在正义的太阳下,让祂的光焰医治我们的灵魂。


总结灵修反省:

这段读经如同一幅双面图画:

一面是对邪恶与骄傲者的警告——烈火的净化象征天主审判的公义;

另一面是对义人的应许——正义之将升起,带来光明、盼望与医治。

在天主教信仰中,这也帮助我们进入对末世论Eschatology)的理解:世界的终局不是混乱,而是基督荣耀的显现。我们在弥撒中不断宣告:我们期待祢的来临!

默想

“我是否真正在敬畏天主的光中生活?我期待的是‘太阳升起的日子’,还是因罪而惧怕那‘燃烧之日’?”

让我们效法童贞圣母玛利亚,以信德、希望和敬畏之心,朝向那义日所照耀的永生之路前行。


读经二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后书  3:7-12

这段读经聚焦于基督徒应有的责任伦理勤劳美德以及为团体作出的榜样见证


【历史与书信背景】

《得撒洛尼后书》是圣保禄在约公元51-52年间写给希腊北部的得撒洛尼教会的信。这封信回应了一些误解,尤其是关于主的再来Parousia)的时机与方式的问题。

部分信友因误信主快要再来,就放弃日常工作,变得懒散或干涉他人事务。因此,保禄宗徒在此严正劝勉他们,以维护团体秩序与基督徒生活的见证。


7节

「弟兄们:你们知道该怎样效法我们,因为我们在你们中间并没有游手好闲,」

解释:

弟兄们」:这是保禄惯用的亲切称呼,表达团体间的基督内的合一

该怎样效法我们」:强调使徒在行为上应是可模仿的榜样(参阅格前11:1)。

没有游手好闲」:意即保禄没有仗着宗徒的身分不工作,而是保持勤劳,反对那些借宗教逃避社会责任的人。

灵修:

信仰不是借口去逃避责任,而是应激励我们活出更殷勤的生活,使他人因我们而见证基督的光。


8节

「也没有白吃过谁的饭,而是昼夜辛苦勤劳地工作,免得加重你们任何人的负担。」

解释:

白吃饭」:在古代文化中,吃是有社会义务与人情往来的象征。保禄强调他没有靠吃饭占人便宜。

昼夜辛苦勤劳」:指他可能白天传教,晚上做帐篷为业(参阅宗18:3),体现出完全的奉献精神

免得加重你们任何人的负担」:显示使徒不愿让福音的传播成为教友的压力,而是以福音为恩赐。

灵修:

教会服务者的谦卑与自给自足,是牧灵生活的典范。


9节

「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权利,而是要以身作则,给你们立榜样,使你们去学习。」

解释:

我们没有权利」:宗徒确实有接受教会供养的权利(参阅格前9:4-14)。

以身作则」:强调牧者不是以权柄为主,而是用生命来教育

使你们去学习」:学习不仅是思想上的,更是生活行为上的模仿。

灵修:

基督徒的生活不仅是信仰的表达,也是教育他人的方式。言行一致,是传教最有力的方式


10节

「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经吩咐过你们: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该吃饭。」

解释:

这句成了后世常引的格言。

不愿意工作」:关键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工作”——保禄针对的是故意懒惰、滥用教会善意的人。

不该吃饭」:强调食物(生活资源)不应被浪费或滥用。是社会公义的体现。

灵修:

天主赋予人参与创造的使命,我们在工作中回应圣召、合作于天主的创造工程。懒惰不是基督徒的美德,而是对恩赐的怠忽。


11节

「因为我们听说,你们当中有些人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做,而且好管闲事。」

解释:

游手好闲、好管闲事」:两者常相伴。闲着的人容易转向批评他人、制造分裂。

此现象破坏了团体的和谐,也违背了基督徒的爱德精神。

灵修:

懒惰滋生罪恶,勤劳培养德行。我们若专注于自己的圣召,就不容易陷入论断他人、嫉妒或是闲言闲语。


12节

「我们因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和劝勉这样的人要安分工作,自食其力。」

解释:

因主耶稣基督的名」:这是宗徒的教导权威所在,不是个人建议,而是基督命令

安分工作,自食其力」:呼吁恢复正当的生活秩序,以劳动荣耀天主(参阅《教理》#2427)。

灵修:

这节话再次重申:工作不仅是谋生,更是圣化生活的方式。在家庭、职场、教会中,每一项劳动都是通往成圣的途径。


总结灵修反省:

这段读经揭示了初期教会面对的实际问题——对主再来的错误期待造成的社会懒惰与混乱。圣保禄以自己为榜样,强调:

信仰不能脱离生活责任;

勤劳是一种德行,是对恩宠的响应;

教会团体中的见证与秩序,需要每位成员尽其本分。

在今日社会也一样,这段读经提醒我们:信仰不是逃避现实的庇护所,而是激励我们忠实履行每一天的使命与职责。


默想问题:

我的信仰是否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尽责与殷勤?
我是否愿意以我的行为为他人树立信仰的榜样?

愿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劳动中,时时怀着为主而做的精神,正如《哥罗森书》所说: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去做,如同是为主做的。」(哥3:23)


福音 恭读圣路加福音  21:5-19

这段福音选自《圣路加福音》21:5-19,是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内的教导之一,内容关于圣殿的毁灭和世界末日的征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预言性的意义,也富有深刻的灵修教导。


5节

那时候,有些人正谈论圣殿是用精美的石头和还愿的献礼装饰的。

历史背景 这指的是耶稣时代的第二圣殿,由黑落德扩建,美轮美奂,是犹太民族的荣耀。还愿献礼(votive offerings)是人们因得到恩惠而献上的装饰或礼物。

灵修 人们常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敬礼形式上,但忽视内在的敬虔和悔改。耶稣的教导常常挑战这种表面的宗教态度。


6节

耶稣说: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到了时候,没有一块石头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都要被拆毁。

历史背景 这预言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罗马军队摧毁的事件。

灵修 这教导我们不要将信仰寄托在可朽坏的事物上,而要将心灵建基于永恒的真理——天主的国。


7节

他们就问他说:老师,那么,什么时候要发生这些事呢?这些事要发生的时候,将有什么预兆呢?

背景 门徒关心的是末世的时辰与记号c.f. 1:7),这是人类自然的好奇。

灵修 圣教会教导我们,信赖而非探测时辰(参《天主教教理》673-677),更应警醒准备,而不是预测。


8节

耶稣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受欺骗!因为有许多人要来,假冒我的名字说:我就是(默西亚)。又说:时候近了。你们不要跟随他们。

背景 在第一世纪,确有多人自称是默西亚,煽动叛乱。

灵修 这是对教会子民的呼吁,必须分辨真理,忠于宗徒的传授,不随伪先知之言偏离信仰。


9节

当你们听见战争和叛乱发生时,不要惊惶!因为这些事是必须先要发生的,但是结局还不会立刻来到。

背景 当时犹太社会局势紧张,民变频繁。

灵修 耶稣劝诫我们不要陷入恐慌和末世焦虑,而要在信德中稳固,信赖天主的计划。


10-11节

将来一个民族要起来攻击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攻击另一个国家;到处将有大地震、饥荒和瘟疫;将有恐怖的异象出现,天上要有巨大的凶兆。

背景 这类天灾人祸,在犹太末世论传统中是审判日来临的标记。

灵修 这些是末世的预像eschatological signs),但不是恐惧的理由,而是呼召人悔改与归向天主。


12节

但是,这一切事发生以前,人们为了我的名字,要下手拘捕、迫害你们,把你们押到会堂,关进监牢;并且押送你们到君王和统治者面前。

背景 教会初期确实经历了迫害,如圣斯德望、圣伯多禄等人遭遇的审判。

灵修 为主受苦是为义受迫害的福分(玛 5:10),亦是殉道精神的具体体现。


13节

这为你们是一个作见证的好机会。

灵修 在困苦中为福音作证是使徒使命的核心。见证μαρτυρία)一词正是殉道的根源。


14-15节

所以,你们心中要镇定,不要事先考虑怎样申辩,因为我要赐给你们口才和智慧,是你们的仇敌所不能抵抗或辩驳的。

灵修 圣神将给予信徒勇敢与智慧(参《格前》2:13),如同圣史路加所描绘的宗徒辩证之力。


16节

你们要被父母、弟兄、亲戚和朋友出卖;你们中间有一些人要被杀死。

背景 早期基督徒常面临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双重逼迫。

灵修 基督徒的信德忠诚可能导致与最亲的人断裂,这是背十字架跟随主的真义(路9:23)。


17节

你们为了我的名字,要受众人憎恨。

灵修 这是在世的试炼,但也是分享基督苦难的方式(参《伯前》4:13-14)。


18节

但是,你们连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

灵修 这表达天主无限的眷顾与保护,即便受苦甚至死亡,也在祂全知的计划之中。


19节

你们只要坚忍到底,就可以保全你们的生命。

灵修 这是耶稣对恒心至终的德行perseverantia finalis)的教导,最终得救不在于开始,而在于坚忍到底(参《加》6:9)。


总结(灵修反省)

这段福音呼唤我们:

不要只看外表的宗教装饰,而是建基于天主的旨意与真道

不惧末日预兆与历史动荡,而是在信德中安稳前行

在迫害与试炼中坚定作证,依靠圣神赐下的口才与智慧

学习坚忍到底,这正是圣人之路、救恩之门

正如《天主教教理》所强调(CCC 675-677):在主再来前,教会必须经历一场末世性的考验,但这并不是恐惧的讯号,而是信德的炼金之火。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